http://goo.gl/URy8ZL

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「20年民主路,台灣向前行」系列報導,其中「實現社會正義」篇,探討分配正義問題。今年初正好出版「公平經濟新藍圖」一書的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說,台灣民主化後大家有機會參與政治,照理資源應更公平分配,但1990年後,台灣分配不正義卻更惡化,民主選舉制度反而讓有錢人更有影響力,「這很諷刺」。更重要的是,「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的民主成果,領導者的經濟發展思維卻沒有輪替,還是信仰新自由主義。」孫友聯說,以租稅制度為例,減稅救經濟始終是在上位者價值,過去從李登輝的兩稅合一、獎促條例,馬英九的產創條例,甚至民進黨執政時期的陳水扁都是在減稅,未來蔡英文上台後還是繼續減?「說好的幸福呢?」孫友聯說,新自由主義的減稅信仰是為了養鵝生蛋,以為減稅可帶來更多投資和雇用,創造幸福、雨露均霑,但結果是雇主更壓低成本,鵝肥了卻沒生蛋,貧富差距加大就算了,肥鵝甚至是跑到別人家生蛋,回來卻只是生了一堆鵝屎。租稅制度只是第一層不公,緊接著還有第二層的經濟利益分配不公。孫友聯說,1992年後,台灣GDP成長和薪資成長曲線「分道揚鑣」,GDP成長果實未與勞工共享,以致近年勞工實質薪資扣掉物價成長後,甚至倒退十幾年。例如年金的社會制度分配不公則是第三層不公。孫友聯直指,當台灣有一大群人處於這三個不公,就會出現「崩世代」。孫友聯說,政府應把資訊攤開、透明,就會發現真的沒有「雨露均霑」。像證所稅本身制度就不公平,沒道理有人賺幾百萬元不用繳稅或只繳一點點稅,應把真實資料反映出來。他還說,過去20年來,台灣周期性面對國際經濟波動的衝擊,包括1997年亞洲經濟風暴、2001年國際及國內金融風暴、2009年金融海嘯,每次伴隨而來的都是失業率飆高、勞工就業不穩定等。面對景氣波動周期性,馬政府過去遇到的,未來蔡政府也都會遇得到。孫友聯認為,關鍵在執政者面對時的心態是否還跟過去一樣;如果執政翻轉了,但蔡政府心態和社會沒有跟著翻轉,產業政策一樣是信仰新自由主義,改革恐怕同樣難。尤其蔡政府面對比馬政府更多一層的中國壓力,處境只會更困難。更多孫友聯完整受訪內容,可上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官網查詢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說,台灣民主選舉制度竟讓資源分配更惡化。記者許俊偉/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6664B8DCCC75D25F
arrow
arrow

    yj153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